建筑工人实名制,将开启建筑工地人脸识别应用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4-16
点击数:
3月1日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开始施行。
《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三条建筑企业应当配备实现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所必须的硬件设施设备,施工现场原则上实施封闭式管理,设立进出场门禁系统,采用人脸、指纹、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电子打卡;不具备封闭式管理条件的工程项目,应当采用移动定位、电子围栏等技术实施考勤管理。相关电子考勤和有关图像、影像等电子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3年。
工人实名信息采集主要录入的信息包括建筑工人和项目管理人员的身份证信息、文化程度、工种、技能等级和基本安全培训等信息;从业信息应包括工作岗位、劳动合同签订、考勤、工资支付和从业记录等信息;诚信信息应包括诚信评价、举报投诉、良好及不良行为记录等信息。
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三大益处:
可以看出,工人实名制制度主要有三大方面的考虑。
一是为了完善工地工人的实名考勤管理,用信息化系统替代人工算工时,做到客观公正,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方便建筑企业对工人的考勤管理,尤其对于大型的工程项目,一天上工人数成百上千人,不同的部门和岗位,启用联网考勤系统,可极大的优化考勤管理的效率。
此外,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借助于实名制管理平台,创建工资专户,进行银行代发工资制,遏制工资欠款情况,这对待员工而言能够说是最大的利好政策。与此同时,还能显示农民工技能水平等信息,相当于为其制作电子简历,有助于流动频繁的农民工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方便用工单位可快速匹配工人的合适岗位,提供人力配置的效率。
之后,实名制不仅仅针对民工,进来工地现场的建立公司、承包单位、监理公司的施工管理人员数量也均在实名制的管理范畴之内,全员实名可切实增强建筑工地工作人员的不良信息筛查,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监督。
实名登记制度开启人脸识别的下一个战场。
工地实名制管理最早是在2014年上海开始推行,鉴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系统配套的原因,工地实名制主要是通过读取个人二代身份证和进退场登记的方式进行。并且读取工人身份证信息还需要由专人携带作业人员第二代身份证到施工企业或市、区(县)受理服务中心设置的读卡登记点,读取二代身份证,采集作业人员基本信息。毫无疑问,这种方式仍然是相对初级的,但它确实为国内建筑工地的实名体系管理打开了前奏。
近年来,伴随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建设企业开始使用系统化的思维进行管理,工地实名制管理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大多数施工工地管理属于一个封闭式工地,陆续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工地在工地入口处架起了重要通道闸机,工人可通过刷二代身份证、门禁卡等方式可以完成进退场的身份进行认证工作流程。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工地仍然普遍使用这种刷卡和刷卡方式。这套系统的确相对较大的优化了工地的实名制管理,不过它依旧匮乏对人证合一的绝对绑定,尤为是对待居民身份证与芯片卡这类卡式介质,系统只认卡,但不可以保障人和卡的统一,存有一定要的缺点。
与此同时,随着时间推移人脸识别、指纹验证等生物分辨技术在实名身份验证方面的利用,实名制技术手段跟设施设备正日渐进一步完善。
建筑工地人脸识别门禁也应运而生,刷脸进工地成为很多建筑工地的日常作业,工人无需再携带其他证件,只要站在人脸识别考勤机前,通过系统认证便能快速放行。人脸识别实名认证系统的启用,便于管理方事后查证,杜绝了替代打卡、冒名顶替等行为,解决了建筑行业内常见的挂靠、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
在推行建筑工地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进驻工地方面,近年来一些建筑工程项目密集的省市,如安徽、四川、湖北、山东、广西等地都已经陆续开始使用建筑工地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而且工地实名制人脸识别门禁考勤听不只局限于员工门禁考勤这一场景,还包括关键设备(如电梯、大型机械设备塔吊、升降机等)的人员身份验证,从而做到对工人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实现了建筑工地的实名制管理朝实人制管理的进阶。
能够想象,今朝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刚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实施,势必将加速建筑工地实名管理的飞速普及与规范化。同期,随着智慧工地观念的进一步,建筑工地有望变为人脸识别的下一战场,值得业内人脸识别相对单位的关心。